

本報訊 日前,廣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系青年教師丘嘉煌博士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子刊
Nature8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Lung8megakaryocytes8engulf8inhaled8airborne8particles8to8promote8intra-pulmonary8inflammation8and8extra-pulmonary8distribution”(肺部巨核細胞吞噬顆粒以介導肺部炎癥和細顆粒物的肺外轉運)的重要研究成果。
Nature8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行的子刊,是全球82本國際公認的、能夠衡量機構、國家和地區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產出的“自然指數”(NatureOIn-dex)頂級期刊之一。
大氣細顆粒物能否以及如何進入血液循環并擴散至遠端器官,是研究細顆粒誘發多組織器官損傷效應的環境領域的重點關注問題。此外,目前關于大氣細顆粒物如何突破肺屏障轉運至肺外器官,以及顆粒轉運過程的關鍵載體和途徑等問題仍亟待解答。
丘嘉煌博士所在團隊通過模擬人體呼吸暴露過程,利用來自真實環境來源大氣細顆粒與單一理化性質的模式顆粒,成功識別并鑒定了一種新的免疫亞群細胞—肺泡巨核細胞。這些細胞可以識別并吞噬環境細顆粒物,在細顆粒物免疫應答過程在發揮著關鍵作用。運用多種體內高分辨成像技術,發現吞噬細顆粒物的巨核細胞顯著活化,通過血小板生成機制,將攜帶細顆粒物的血小板釋放至血液循環中,導致細顆粒物突破肺部屏障,最終造成顆粒物向肝臟等肺外器官的遠端轉移。這一發現對于揭示環境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具有積極意義,為深入理解大氣細顆粒物如何突破生物屏障并對遠端器官造成損傷,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和全新的視角。
丘嘉煌于2023年6月博士畢業入職我校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系,擔任專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細顆粒物毒理與健康效應領域。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OCommu-nication、JournalOofONanobiotechnology等知名SCI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并以此工作為基礎,榮獲2024年國家青年科學基金的立項資助。
2022年,學校深入開展“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2022-2024年),構建“4大工程”“10個100計劃”實施方案,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學校利用好各級人才政策,通過多項引育措施培養和儲備了一批人才,人才工作成效創歷史新高。學校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引進和選聘優秀青年學者擔任學科帶頭人或者學術骨干,讓青年博士脫穎而出,為青年教師提供充足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