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on4rk"><address id="on4rk"></address></big><wbr id="on4rk"><legend id="on4rk"><noscript id="on4rk"></noscript></legend></wbr>

        <form id="on4rk"></form>
          <sub id="on4rk"></sub>
        1. 《廣東醫科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科生論文登上Molecular+Cancer
             期次:第324期   作者:王麗君   查看:33   

          本文介紹了學校本科生莊楷和王麗珊在科學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他們共同發表了一篇中科院一區TOP期刊的研究論文,全面分析了SWI/SNF染色質重塑復合體在多種癌癥中影響預后和免疫微環境。莊楷和王麗珊在科研中得到了老師的悉心指導,并獲得了多個獎項和榮譽。本科生參與科研也給團隊帶來了強力的催化作用。


          該論文作為墻報展出(左/楊東力中/莊楷右/王麗珊)

          本報訊 日前,我校2019級公共衛生學院本科生莊楷、2021級藥學院本科生王麗珊,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區 TOP期刊 MolecularOCancer(2023IF=27.7)上發表了 題 為 “AssessmentOofOSWI/SNFOChromatinORemod-elingOComplexORelatedOGenesOasOPotentialOBiomarkersOandOTherapeuticO TargetsO inOPan-canc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聯合生物信息學和單細胞測序在理解SWI/SNF染色質重塑復合體(SCRC)在多種癌癥中影響預后和免疫微環境提供新見解。藥學院魯澄宇教授、暨南大學藥學院劉志平教授也并列共同第一作者。本科生鐘昊和研究生楊東力參與本項課題。研究生院副院長黃遵楠教授與特聘副研究員王嬌嬌為本文通訊作者。

          以往研究發現,SWI/SNF染色質重塑復合物(SCRC)亞基編碼基因的突變頻率和異常表達程度高。然而,SWI/SNF基因的致癌效應直到近期才受到關注,研究相對有限。在這項研究中,團隊全面分析了SCRC相關基因(SCRGs)在泛癌中的表達差異、體細胞突變、潛在生物通路、基質或免疫細胞浸潤以及藥物敏感性。研究結果表明,SCRGs在14種腫瘤類型中有13種出現表達變化,與預后密切相關,并且在30.9%的腫瘤患者中存在突變。此外,SCRGs與免疫相關通路和腫瘤轉移通路密切相關。SCRGs的表達與免疫評分和基質評分呈正相關,但與腫瘤純度呈負相關。研究還發現了三種潛在藥物,包括 WZ3105,OIspinesibOmesylate和FK886,可以靶向SCRC。

          在KIRC中,單細胞RNA測序分析顯示,隨著腫瘤細胞進展,SCRC的富集水平不斷降低。而SCRC的富集度和與免疫細胞的交流頻率在腫瘤細胞進展過程中顯著下降。此外,研究團隊還在KIRC中構建了一個預后模型,并證明其在預測KIRC免疫治療響應中的有效性。本研究將SCRGs鑒定為潛在的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并揭示了其與免疫微環境和轉移的潛在關聯,為腫瘤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見解。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資助。

          莊楷:2019級衛生檢驗檢疫專業,本文第一作者,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分別在MolOCancer,GeneODis和FrontOMolOBiosci發表SCI論文各1篇,累計影響因子39.1分。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第十七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主持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攀登計劃),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得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F已被中山大學錄取碩士研究生。

          王麗珊:2021級藥學專業,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擅長多組學數據分析,包含轉錄組學,單細胞組學和空間組學等,立志探究癌癥的發生和演進的生物學機制。曾獲得第十七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參與國家級和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每一個科研夢想都源于好奇與求知。近年來學校推出“科創育人”模式,鼓勵本科生參與各類科研學術活動,本科生也能做科研并且有專業的老師指導。黃遵楠著手打造了一支獨具特色的本科生科研團隊。在這里,黃遵楠不僅是導師。更是引領學生走向科學探索的領航者。

          “黃老師,感謝您的悉心指導!我們在廣東省‘挑戰杯’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老師,我被中山大學錄取了,真心感謝您的幫助!”微信上,王麗珊和莊楷激動地表達感激之情。

          這個本科生科研團隊,八年傳承下,共主持了創新創業項目國家級14項、省級14項,校級60余項以及省攀登計劃6項。他們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發表了30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累計影響因子160余,并在省‘挑戰杯’競賽中榮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用’知識?!弊鳛橹笇Ю蠋?,黃遵楠不僅為團隊指明了科研方向,還傳授了嚴謹的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技巧。他激勵同學們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并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啟發式教育,激勵學生獨立思考。每個成員都被鼓勵參與科研項目,鍛煉從實驗設計到數據分析的全流程能力。

          “能看到有學生從科研寫作的新手到經過創新科研培訓,到成長為科研寫作能家,并具有獨立科研能力,是非常讓老師感到欣慰的?!北究粕鷧⑴c也給黃遵楠團隊的科研帶來了強力的催化作用。2016年黃遵楠帶領本科生開展創新科研以來,他以(共同)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76篇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高達380余分,并且每年論文的發表量也在遞增。在他看來,本科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創新能力總體非常強,只要給予他們信任,他們就能設計出很好的課題思路,常常能給他帶來不少啟發。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4537次訪問,全刊已有1200039次訪問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